网络游戏

《极品飞车15:变速2》ae86低速小角度漂移

2022-03-17 作者: admin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131(www.youxi131.com)

AE86怎样漂移

对赛车稍有了解的人又会知道“切线”,所谓的“外,内,外”就是指这个,完美的切线,是要将每个弯的行车线顺滑的连接起来,已得到更大的速度和稳定性,这就叫Curve或者是Cut the line,而崇尚观赏性的漂移也不例外~

首先,因为漂移是一项能够衡量一个车手技术,而不是车子马力的赛车运动(相比之下,0—400M短程冲刺赛就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了),驾驶技术正是漂移运动的精髓所在,而衡量漂移技术的好坏只在于一个词:控制(control)。在漂移中,通过技术种类,级别,运用,是能够区分初级者和职业车手的标准!而这种衡量标准可以将车手的技术区分的就好像让生锈的收割机去和WRCar比赛一样明显。而正规的漂移,就需要车手拥有多样化的技术,而很少有教程或是指南来帮助漂移爱好者提高自己的技术!

到此为止,我们先不谈那些太过于基本的东西,比如说经历和学会如何使轮胎打滑,以及方向盘控制技巧的提高。。。Why? W.h.a.t.e.n.t.c.h…why???(我考,连Why都不会拼)。为什么?因为即便是刚入门的漂移车手,也是具备一些最基本驾驶的技术的!

对于大多数的漂移学习来说,我们同时将这些技术分为四个等级:初学(Novice),中级(Medium),专家级(Expert)和职业级(Professional)。比较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在任何级别的漂移中都会被使用,所以,级别的决定,是在于车手会什么,而不是在于使用什么!

记住,有很多的技术需要提高,所以,所以希望你能够在日益成熟的技术学习过程里乐在其中,千万不要在很难练习的技术中因陷于泥沼而沮丧!
失去牵引力(Loss of traction)

“哇~~~~~~~~轮胎打滑啦~~要失控啦~~~哇~~~~~~妈妈~~~~~~救我呀~~~~~~~~失魂”
轮胎打滑真得那么恐怖么???

不打滑怎么漂移呢?那还是打滑吧~~不,这不是漂移,至少现在还不是。。。但是尝试在低速的时候运用手刹转向来培养基本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车子在干地,草地(因为赛道的周围都会有),以及湿滑路面侧滑程度的判断力,要让你的身体成为敏感的侧滑感应器,同时,对于策划的停止程度,时间,方位的预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两样是早今后的练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要认真哦~~~
D1GP的车手野村谦选手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见下图),首先从没有停车动作的180度掉头开始练习,然后练习围绕着女巫帽(施工时候用的塑料圆锥体,不用也可),用手刹做90度转弯,然后保持车身运动并加速去到下一个女巫帽。。。如此反复练习。

直到你能够熟练的在没有停车的状态下用手刹做半圆掉头,然后继续加速离开,在进行这项练习的时候(见右图),可以以大概40km的速度来接近女巫帽,将离合踩下而且不要松开,入一挡,拉起手刹使车尾开始侧滑。记住,千万不要松开手刹扣(顶端的按钮)在手刹拉起的这段时间!在车身侧滑到一半的时候,同时松开离合,放下手刹,以及开启节流阀,加速!这个并没有听起来那么难。因为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技巧,所以也被称作“前驱漂移”。

稍加练习之后,你应该就可以做到在没有停止动作和套圈打结的现象下围绕着女巫帽做若干的绕圈,然后可以顺利的是轮胎恢复抓地力,顺利地加速离开!*而所谓的套圈打结,指的就使行车的轨迹就向线圈一样进行,多数是因为回方向的时间和角度掌握得不好!

利用动力来造成转向过度(Power oversteer)
“Yeah ~~~ power ~~ power ~~我喜欢Power!!!!”
“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
“。。。。。。。。。。。。。。。。。。”
利用节流阀的开启使车子进行侧滑是漂移的基础之一,以及几乎所有在漂移过程中的入弯和出弯都要用到这种被日本车手称作是“Power Out”或者“Power Over”的技术。这项技术在所有的赛车运动里都会接触得到,从方程式到拉力,都要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虽然训练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度都很高。如果不去重视这项技术的训练的话,那就永远无法突破漂移技术的初级阶段。

这里有一些对此技术本质的定位:通过开启节流阀带来的动力使后轮发生侧滑(这个很简单);通过节流阀的开启闭合以及方向和反方向的控制,还平衡与调节车身侧滑的角度(这个就有点儿难度了);在减弱或者是维持节流阀的开启程度刚好可以使轮胎恢复抓地力,这一切都需要在一个顺滑的过程里完成(这个在高速的时候就会变得很难掌握)。

在典型的Power out动作中,从小角度到180度,整个漂移的过程,可以大致将弯角分为两部分。从理论的角度讲,让车子减速让车子通过行车线的前半段,直到车子运动道弯角的切点(Apex Point),一般这个时候车子正是处在整个弯道的一半,然后再加速的状态下,利用动力输出和反方向的控制,来完成后半段弯道,而实际的操作方法有10种左右,这些会在“Curve,学习Curve (下)”中作详细的解释。但是,随着漂移技术的不断进化,好的车手可以做到进入弯道之前就已经让车子侧滑(一般是在较长较宽阔,能以高速通过的弯),并且以精确的运用节流阀操控技术和具有攻击性的角度(见右图),利用轮胎的横向摩擦力来减速,或者是运用减速来造成转向过渡和Power Out,这些都是很难处理的部分!
反方向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太迟会造成车子旋转,太早的话车子的侧滑会被突然强行遏制住。记住,永远让方向盘旋转的顺滑(指的不是“慢”),而且让你的眼睛一直盯住你想要前进的方向,因为你紧握方向盘的手会紧跟着转向那个方向!

不要因为失败的尝试和频繁出错的练习而感到沮丧。因为在这些失败和失误里面,你会慢慢积攒倒在任何漂移技巧都需要的感觉,一种能够深切体会到哪里是极限的感觉!

Curve,学习Curve (上)--完啊~~~啊~~~又和大家见面了,不知大家对上次的讲座满意么??
在这次讲座前,先聊一些篇外话:漂移合法么?所有合法正规的赛车运动,比如说拉力,短程冲刺赛,环状跑道赛车。。。都是诞生于一些非法的街头赛车,但是现在,这些赛车运动,你只有在封闭式的塞到或者是私人的领地才算合法(当然也根据各国的法令不同而不同),漂移和其他赛车运动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区别,只要你有足够大的空地,而且不影响到邻居的情况下,你可以在家练习。。。

好了,书归正传,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上次说过这次讲座里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漂移技巧,现在是时候了!

在这次讲座里,将为大家介绍10种常用的基本漂移技术,文章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希望大家能勤奋练习,将每种单个的技术完全消化,在融入到不同的弯道,并且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然后会讲一下每项技术与弯角的基本时间关系,希望能让大家能够运用最短的时间来得到最大的进步,当然,不同的弯角,不同的车,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特性和习惯,入弯的时机也会不同,所以只简单的讲一下理念层面的东西,而具体到实践,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勤奋的练习来发掘其中的精髓,记住:Practice make perfect。
弹离合(初学级):能够比较理想的直接破坏掉轮胎的抓地力。通过对离合踏板的踩击导致扭力在传动系统的不均匀传递来使后轮失去牵引力。所谓的踩击的意思就是说:迅速而有力的将离合踏板踹到底,然后再迅速的抬起。一般运用在比较窄,没有足够的空间利用重心转移造成甩尾的入弯处。在低速时进行强力的弹离合,是最直接有效能够在瞬间使节流阀完全开启的办法。而在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础下或这是正在侧滑的过程中,则要轻而柔和的弹离合。只可能运用在后驱车。
手刹(初学级):最早是在拉力赛中被运用。在拉起手刹锁住后轮的同时,导致了整个后车身的侧滑开始。因为需要使车尾发生侧滑而刚好甩到一个正确的入弯角度,所以一个很流畅,力度和时间刚好的手刹使用过程是很难掌握的。拉手刹时不要太紧张,不用太狠,也不用太高,足够就好,任何时候都不要松开手刹扣,因为拉手刹的过程并不长,要保证在适当的时候,手刹能够顺畅而快速的放掉。这个基础的技术能够运用在任何速度,任何弯角,任何车,即便是专业的漂移车手也经常会运用手刹在侧滑的过程中来纠正车身侧滑的角度。
锁档(中级):这是一个在减速过程中的弹离合。以适当的引擎转速接近弯道,迅速的踩击离合器,并且降档,利用引擎的出力来使后轮急剧的减速以致发生侧滑。当然,这对你车子的传动系统来说会比较辛苦。而车子具体的动作,反映和程度,完全取决于车子的种类以及引擎的不同。因为需要有较好的技术控制引擎转速的掉落以及动力回升来达到使车身滑行,所以相对于手刹来说更难于使用。同弹离合一样,只能运用在后驱车!
重刹车(中级):一般运用于较窄的弯位和中速弯。在重踩煞车的情况下冲入弯道,使车子大绝大部分重力抛到前面,而使后轮不受重力而失去抓地力。这项技术经常被运用在赛车场上以来提高入弯的回头性,尤其是四驱(Evo和STI)。在柏油路面练习时如果发现你的车子在合适的入弯速度下严重的出现转向过度的话,那你可能在避震的设定或轮胎的选择上没有搞好,或者你应该换一台更适合的车子。
Lift off 转向过度(上级):被广泛地运用在高速弯的滑行。利用重力转移使车子从拥有抓地里的状态转变到漂移状态。和重刹车是同样的物理原理—重量转移,但不同的是这项技术被运用在非常高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车手对车子在高速的平衡有着很好地掌握。顶级的D1车手会在漂移的过程中运用具有进攻性的lift off 转向过度来削减动力输出。
钟摆效应(上级):对头文字D熟悉的朋友应该对“钟摆”这个词有所了解了,这也是一项由拉力技术而衍生出来的。顾名思义,钟摆的意思就是说在入弯之前先将车子向弯的外侧摆动,然后再大幅度转向内侧,在重力转移的作用下破坏轮胎地抓地力而使车身发生侧抛,一般使用在入口的弧度比较小的弯位。配合lift off 转向过度,可以增强彼此的效果。在拉力过程中,钟摆是为了在没有摩擦力的路面上尽可能的增强抓地力,而漂移比赛中使用钟摆则完全因为相反的原因--让车身发生侧抛。钟摆的价值和实用性在于既可以在入弯的时候有效的减速,同时还能保证整个过程的高速状态!
摆动漂移(上级):钟摆的最终形态。速度并不快,在道路的两边进行来回的侧摆,是一种直线上的飘移,也叫做“鱼摆尾”(神龙摆尾?),但是这种摆动最难的部分不只是能将车身在高速状态下的重力装移掌握得炉火纯青,还要能够让车身的摆动角度刚好在入弯的时候处于正确的入弯角度和速度。而这一动作的熟练运用也标志着车手技术的全面以及高水准。
打滑(专业):顶级车手的伎俩,这个技术是指将车子的后轮使入赛道外的土地或者是草地上面,使之在瞬间丧失原有的抓地力,以获得更大的角度。这种特殊而有效的方法一般被运用在那些无法依靠本身引擎马力和速度来破坏抓地力的车子和情况下,或者在入弯时做出更具有攻击性的角度。更多地被运用在后驱车上面。
跳动侧滑(专业):和前一个技术一样,这个都是充分利用路面的状况而使车子侧滑。这次是让后轮压到路旁的波浪带(赛道弯位周围红白色相间的石带),通过后轮压到波浪带而产生的跳动来使车子脱离原有的抓地力,也或者利用前轮压到波浪带产生的转向过度而产生漂移。因为在运用这项技术的时候会产生相当强烈的震动和摇摆,所以不论对于车手还使车子都十分辛苦的。
长距离漂移(专业):用于顶级的竞赛中,其实质就是在离入弯还有一段距离的直线上使用手刹,提前使车子贴着边线冲入弯道。直到最近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技术,目的是让车子在攻入弯线就已经发生漂移。与摆动漂移配合来使用,能够帮助车手一气呵成式的攻下整条线路。

最后再向大家讲一下漂移的线路,时机,位置的关系问题。上面这张图能够清楚地告诉大家基本的线路和所用到的技术,图示中,车身上的数字与前面的10种技术是相对应的,而车头的箭头表示前轮的指向,红色是减速,绿色是加速,蓝色是调节节流阀的开启。
一般来说,在学习漂移攻弯的过程中,有两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第一点,越早的开始发生侧滑,就越容易产生更好,更大的入弯时的车身角度;第二点,越是上级的车手,比如说土屋圭市,越是会在利用入弯的前半部分用来削减速度,在车身运动到切点的时候运用马力在后半段漂移出弯,尤其是在大于90度的弯角。所以大部分技术都是让车子在减速的状态下发生漂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判断力来决定使用如何的技术攻弯,不过越好的车手,就越是能将多种技术混合在一起使用。也许你能使用各种技术来漂移过弯,但通过弯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嗯~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技术这种东西,越是高级就越是融合了更多的基本技术在其中,而且越是坐在这里看就越糊涂,应该将要领记在脑中然后进行实践练习,就会更有发现。如果对一些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漂移的视频来看,日本的《Option》,《甩尾天国》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两个系列的DVD在很多国家都是超级受欢迎的,里面有D1最前线的日本传来的最新的漂移咨询,从改装,技术,比赛应有尽有。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勤奋刻苦的练习和钻研,这样才能拥有好的技术,当然,会有各种各样实际的问题无法解决,但是条条大陆通罗马,如果是真正的喜欢的话,一定会找到通往理想的路,祝大家在赛车的世界里天天进步,开心愉快!

极品飞车15变速2的车辆介绍

这是《极品飞车15:变速2》的官方车辆列表,依照EA所言,游戏最后将会有来自36个厂商的145架车辆。
所有车辆数据均来自EA官方网站 车辆名称 引擎类型 马力 0-60英里(约96.56km)用时 极速km/h 1967款 谢尔比 GT500 428 CID V8 355 6.2s 217 1969款 道奇Charger R/T 426 CID HEMI V8 425 5.7s 251 1974款 道奇Challenger R/T 426 CID HEMI V8 425 5.7s 251 讴歌 NSX 3.2-liter V6 290 5.0s 265 阿尔法·罗密欧 8C Competizione 4.7-liter V8 444 4.2s 291 阿尔法·罗密欧 Giuletta QV (A) 1.7-liter 4-cylinder Turbo 232 6.8s 241 阿尔宾那 B6 GT3 32-valve DOHC V8 540 N/A N/A 阿斯顿·马丁 DB9 Coupe 5.9-liter V12 469 4.6s 305 阿斯顿·马丁 Racing DBR9 GT1 6-liter V12 600 3.4s 316 阿斯顿·马丁 Racing DBRS9 GT3 48-valve 5.9-liter DOHC V12 500 3.6s 307 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 N400 4.3-liter V8 400 4.9s 284 奥迪 R8 Coupe 4.2 FSI quattro 4.2-liter V8 414 4.4s 300 奥迪 R8 LMS 5.2-liter V10 493 3.7s 315 奥迪 RS4 4.2-liter FSI V8 414 4.3s 244 奥迪 S3 2-liter Turbo FSI 261 5.5s 249 奥迪 S4 3-liter V6 329 5.1s 249 奥迪 TTCoupé 3.2 quattro 3.2-liter V6 247 5.7s 249 宾利 Continental Supersports 6-liter W12 621 3.9s 328 宝马 135i Coupe 3-liter inline-6 302 4.7s 249 宝马 M1 Procar 3.5-liter inline-6 470 4.4s 308 宝马 M3 E30 Sport Evolution 2.5-liter inline-4 235 6.1s 247 km/h 宝马 M3 E36 3.2-liter inline-6 240 5.5s 223 宝马 M3 E46 3.2-liter inline-6 338 5.1s 280 宝马 M3 E92 4-liter V8 414 3.9s 289 宝马 M3 GT2 ALMS 4-liter V8 450 3.5s 289 宝马 M6 5-liter V10 514 4.1s 329 宝马 Z4 M Coupe 3.2-liter inline-6 330 4.7s 251 宝马 Z4 sDrive35is 3-liter inline-6 340 4.8s 249 布加迪 Veyron 16.4 8-liter Quad Turbocharged W16 1001 2.5s 407 卡特勒姆 Superlight R500 2-liter inline-4 263 2.8s 241 雪佛兰 Camaro SS 6.2-liter LS3 V8 426 4.6s 249 雪佛兰 Cobalt SS 2-liter Supercharged inline-4 205 5.9s 254 雪佛兰 Corvette C6-R GT1 7-liter LS7 V8 590 3.2s 305 雪佛兰 Corvette Sting Ray 427 CID Tri-Power V8 400 5.4s 244 雪佛兰 Corvette Z06 7-liter LS7 V8 505 3.7s 318 雪佛兰 Corvette Z06-R GT3 7-liter LS7 V8 530 3.8s 304 道奇 Chalenger Concept 370 CID V8 435 4.5s 280 道奇 Viper SRT-10 8.3-liter V8 510 3.8s 308 福特 Escort RS Cosworth N/A N/A N/A N/A 福特 Focus RS Modified 2.5-liter 5-cylinder 301 5.9s 262 福特 Focus ST 2.5-liter 5-cylinder 225 6.8s 265 福特 Shelby GT500 5.4-liter V8 540 4.3s 249 Gumpert Apollo 4.2-liter V8 789 2.9s 358 本田 Civic Si 2-liter i-VTEC 4-cylinder 197 6.7s 249 本田 S2000 2.2-liter 4-cylinder 237 6.2s 241 英菲尼迪 G35 (V35) 3.5-liter V6 306 5.7s 249 捷豹 XKR 5-liter Supercharged V8 503 4.5s 249 柯尼塞格 CCX 4.7-liter Twin Turbocharged V8 806 3.2s 394 兰博基尼 Gallardo LP 560-4 5.2-liter V10 552 3.7s 325 兰博基尼 Gallardo LP 560-4 GT3 5.2-liter V10 570 3.4s 286 兰博基尼 Murciélago LP 640 (A) 6.5-liter V12 631 3.3s 329 兰博基尼 Murciélago R-SV GT1 6.5-liter V12 600 2.4s 305 兰博基尼 Reventón 6.5-liter V12 650 3.4s 339 蓝旗亚 Delta HF Integrale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12 5.7s 225 雷克萨斯 IS-F 5-liter V8 417 4.2s 273 雷克萨斯 LFA 4.8-liter V10 552 3.6s 326 路特斯 Elise 111R 1.8-liter inline-4 189 4.7s 239 玛莎拉蒂 GranTurismo S 4.7-liter V8 434 4.9s 304 玛莎拉蒂 MC12 GT1 6-liter Ferrari V12 630 3.8s 304 Matech 福特 GT GT1 5.3-liter V8 600 2.9s 329 马自达 MX-5 2.0-liter inline-4 180 6.5s 194 马自达 RX-7 1.3-liter Rotary N/A 5.9s 352 马自达 RX-7 FS3S 1.3-liter Turbocharged Rotary 185 8.6s 230 马自达 RX-8 1.3-liter Renesis Rotary 238 6.6s 223 迈凯轮 F1 6.1-liter 宝马 V12 627 3.2s 391 奔驰 SLR 迈凯轮 722 Edition 5.4-liter Supercharged V8 640 3.6s 336 奔驰 SLR Stirling Moss 5.4-liter Supercharged V8 640 3.5s 349 三菱 Lancer Evolution IX MR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86 4.5s 249 三菱 Lancer Evolution X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91 3.5s 249 极品飞车 谢尔比 Terlingua 福特 Mustang Heavily Modified 4-liter 福特 V6 375 5.5s 273 日产 200SX (S14)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17 N/A N/A 日产 240SX (S13) 2-liter inline-4 156 7.8s 209 日产 350Z (Z33) 3.5-liter V6 306 5.2s 249 日产 370Z (Z34) 3.7-liter V6 329 5.1s 257 日产 GT-R (R35) 3.8-liter Twin Turbo V6 480 3.2s 310 日产 GT-R SpecV (R35) 3.8-liter Twin Turbo V6 480 3.2s 304 日产 Silvia Spec. R Aero 2-liter inline-4 250 5.4s 185 日产 Skyline GT-R (R32) 2.6-liter inline-6 276 4.7s 323 日产 Skyline GT-R (R34) 2.6-liter inline-6 276 4.9s 249 帕加尼 Huayra 6-liter AMG V12 690 2.6s 410 帕加尼 Zonda F 7.3-liter AMG V12 602 3.5s 344 帕加尼 Zonda R 6-liter AMG V12 750 3.5s 374 Radical SR3 RS 1.3-liter 4-cylinder 210 3.8s 236 保时捷 911 GT2 3.6-liter H-6 523 3.3s 328 保时捷 911 GT3 R 4-liter flat-6 640 N/A N/A 保时捷 911 GT3 RS 3.8-liter H-6 444 4s 310 保时捷 911 GT3 RSR 4-liter flat-6 450 3.5s 292 保时捷 911 GT3 RSR Falken Tire  N/A  293 保时捷 Carrera GT 5.7-liter V10 605 3.5s 329 保时捷 Cayman S 3.4-liter flat-6 320 4.9s 275 雷诺 Mégane RS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22 6.3s 239 赛恩 tC 2-liter inline-4 161 7.4s 204 西亚特 Leon Cupra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40 6.2s 246 西尔贝Cobra 427 427 CID 7.0-liter V8 425 4.2s 263 斯巴鲁 Impreza WRX STI 2.5-liter H-4 293 5.1s 233 极品飞车 宝马 Z4 GT3 4-liter V8 480 3.4s 275 极品飞车 福特 Mustang RTR-X 5-liter V8 440 4.6s 262 极品飞车 马自达 RX-7 Rotary N/A N/A N/A 极品飞车 马自达 RX-8 20b Monster Bridgeport Rotary 666 N/A N/A 极品飞车 赛恩 tC N/A 1100 N/A N/A 极品飞车 丰田 Corolla GTS(AE86) 13B Wankel Rotary N/A 5.7s 280 丰田 Corolla AE86 1.6-liter inline-4 112 8.5s 193 丰田 Supra 3-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6 N/A 3.8s 238 大众 Golf I GTI 1.6-liter inline-4 110 8.7s 180 大众 Golf V GTI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00 6.2s 205 大众 Scirocco 2-liter Turbocharged inline-4 207 6.3s 204

极品飞车15变速2,求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选那些车好...

极品飞车15变速2,求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选那些车好,要具体车型

现代D级最快的车是Honda Civic si,加一级涡轮,悬挂,刹车,传动改满,轮胎一级,车体空力一级,引擎点数改到499左右。

现代C级最快的车是AUDI TT,加一级涡轮,引擎最后一项换4.2排量的V8,悬挂,刹车,传动改满,车体空力二级,减重一级,轮胎二级,其它引擎点数改到999左右。

现代B级最快的车是NISSAN R35 GTR,引擎最后一项换V8,其它改满后,引擎点数改到1499。超变态的车!

现代A级最快的车是BUCATI VEYRON,改落场后马力能到1300匹。但是现代A级,我不推荐这辆车,因为你的车快了,AI的车会比你更快。你随便改辆A级车都行,点数改到1560就行,最好选四驱。

复古日系车,我用的是TOYOTA AE86,引擎换成SUPRA的直六,轮胎一级,离合一级,差速器一级,变速箱三级,刹车改满,悬挂改满,车体一级,调校降低胎压,改装点数不要超过499,优势非常明显!

复古欧系车,我用的是VOLKSWAGEN MKI GTI 这辆小车,引擎最后一项换2.0的GTI,改装不超过499就行。

复古打BOSS,我用的是四驱FORD Escort RS Cosworth,引擎最后一项换五缸,点数改到999左右,居然能干掉困难等级的B级BOSS车!

老式肌肉车赛,我用的是Shelby Cobra 427,轮胎二级,减重一级,悬挂刹车传动改满,加一级涡轮,引擎第六项供油改一级,其它引擎选项不改,免得马力太大难以控制。

现代肌肉车赛,我用的是Corvette Z06,引擎最后一项换ZR1的高性能V8,其它改满,点数在1499左右。

WORK式比赛,也有很多种选择,你改的车点数越高,AI的点数也会高,所以我只用Radical SR3 RS这辆类似方程式的赛车,点数改到1760左右,超轻的重量和风阻,轻松完败AI。

极品飞车15最难的赛事我觉的是TIME ATTACK计时赛,Chris Rito的那辆爆改前后两个大尾翼的SCION TC确实很难对付。我的打法是改装兰博基尼LP640,其它改满,但引擎第五项排量不要改,否则电脑会出更变态的车,点数改到1930左右,可以比BOSS略有优势,但仍然不是容易得胜的,还要靠你的技术和走线精确!实在不行就降低难度EASY。呵呵

耐力赛我用NISSAN R35 GTR,引擎最后一项换V8,其它改满后,引擎改到1499。感觉象是变态的作弊车,游戏公司肯定收了日本车企很多的钱,所以该游戏里面很多日系车的性能都被夸大或扭曲!

GT3我用FORD GT,GT1我用MC12,这两辆车齿轮比都要耐心调,否则不容易得胜,自己去试吧。

有时改装不一定马力越大车子越贵就越好。改装的关键是要用尽可能低的点数得到最大的优势,所以需要反复测试不同的车辆,以找出最有优势,最容易得胜的车。

极品飞车15 买了辆ae86 弄了赛车化改造 跟本没办法...

无解。要不就练要不就卖了。而且落场86操控又不难。 按照生涯进度走就没什么问题 你要是用了修改器我就不说什么了自生自灭吧。 。 。 有问题追问 草地?在草地上干嘛。 还有让你追问没让你补充问题

【请教】极品飞车15漂移技巧

  回答楼主:

  极品15如果没方向盘或手柄的话很难漂移。但是键盘的话,多练练还是能漂的好的。

  一. Inertia-Drift
  松油门并利用惯性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120度以上的大弯角).操作程序如下:
  1、入弯前加速,入弯时松油门并同时猛切方向盘。
  2、车子开始滑行后,降档并加油门,让车辆一边打滑一边出弯。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档。

  二.Breaking-Drift
  1、入弯时重踩刹车并降档,让车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盘使车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盘修正进弯角度。
  4、保持车速以滑行到可出弯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盘,瞬时重踩油门出弯。

  三.Sidebreak-Drift
  拉手刹车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F车种)操作程序如下:
  1、尚未到一般的入弯点处,提早切方向盘,然后拉手刹车使车辆侧滑。
  2、滑行时立即降档,并保持滑行状态到过弯顶点。
  3、到达弯顶点时,几即大脚油门出弯。

  四.Straight-Drift
  入弯前的直线处,就开始甩尾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狭窄之90度弯).操作程序如下:
  1、入弯前的直线上就开始切方向盘。
  2、车子开始滑行时,同时降档并保持油门深度。
  3、滑行入弯点后,方向盘同时反向修正。
  4、车头以朝向出弯口的姿势进入弯道。
  5、车头对到出弯口时,即大脚油门直进出弯。

  五.Power-Drift
  利用改装后驱车的大马力,大扭力,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
  1、进弯前减速并降档,放油门并小切方向盘。
  2、进弯后大脚油门,驱动轮会应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让车尾甩出。
  3、此时用油门控制转向程度,油门愈重,转向角度愈多,车头对到出弯点后,再顺顺地出弯。

  六.Shift-Drift
  利用降档使车身重心转移,并让车尾甩出的过洼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进弯前略微提升车速,进弯时切方向盘,然后踩刹车并同时降档。
  2、此时车辆重心前移,车尾会突然向外甩出。
  3、松开刹车并大脚油门出弯。

  七.Feint Motion
  利用左右重心移动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称的惯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适用于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
  1、进弯前不切到外侧,反而保持在中线附近。
  2、方向盘在一瞬间往弯外方向切,瞬时刹车使车身重心往前移。
  3、此时方向盘往前进方向用力猛切,车子会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
  4、滑行时退档放刹车,再大脚油门出弯。

  八.4WD-Drift
  四驱车过弯时稍微滑行甩尾的过弯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入弯前加速,入弯时对准弯顶点,用力切方向盘并刹车降档。
  2、车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进弯。
  3、过弯顶点时,大脚油门直线出弯

  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