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六畜”中最先被驯化的吗,古代人是怎么驯化猪的?
纵观古今老百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63032姓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衣、食、住、行。无论哪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这四件人生大事之中,唯有“食”最值得老百姓关注。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丰衣足食才能安居乐业。
古代老百姓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风调雨顺,因为只有气候条件适宜才能有好收成。进而过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日子。“五谷丰登”很好理解就是粮食丰收,一般“五谷”泛指稻、黍、稷、麦、菽。
而“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恐怕很多人都不知所云。据《管子·牧民》记载:“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这段话中的“养桑麻”泛指栽种农作物,而“六畜”则是指代,“马、牛、羊、鸡、猪、狗”。
这六种动物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普遍,并且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如果将“六畜”与“兴旺”联系在一起,则寓意牲畜、家禽繁衍兴旺,社会经济逐渐向繁荣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以窥探出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畜”起源及驯化历史
关于“六畜”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古代先民,主要以采集、狩猎、渔猎作为生存方式。他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将自然界中的动物驯服,那么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而且也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古代先民,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实际需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与探索,最终形成的一种原始饲养经济模式。但按照现代经济思维去分析,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以生存为契机,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自然驯养方式。
“马、牛、羊、鸡、狗、猪”,被称为“六畜”的历史十分漫长。而且古代先民驯化“六畜”的时间,也至少有几千年的岁月痕迹了。“六畜”在经过不断驯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始野性并最终成为家畜。
一、有记载的“六畜”起源历史
1.“周礼”中记载的“六畜”
《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曾记载:“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扰”在这里表达的是驯服之意,也就是说“六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家畜。如果按照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先民驯化“六畜”的过程,其实也是生产力与生产技术逐步提升的过程。
《周礼·天官·庖人》云:“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笔者认为首先这段寥寥数语的史料,向后人展示了西周时期的动物种类。同时,也写出了时人餐桌上的肉食样式,而畜、兽、禽皆以“六”为泛指。
“六禽”一般专指“雁﹑鹑﹑鷃﹑雉﹑鸠﹑鸽”;而“六兽”则是“麋、鹿、熊、麕、野豕、兔”。“庖人”就是现代社会中的厨师,从“庖丁解牛”成语中可以知其意。西周时期的“庖人”就已经掌握了,六畜、六兽、六禽的分辨以及烹饪方法。
笔者认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六畜”一定是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了当时老百姓家中的必备之物,“六畜”中的马、牛可以充当劳动力,而“羊、鸡、狗、猪”则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2.春秋战国时的“六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六畜”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并且还发展出了“五牲”、“三牺”。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五牲”一般指牛、羊、猪、犬、鸡;“三牺”则专指牛、羊、豕。
从这句史料中可以分析出,当时社会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时,“六畜、五牲、三牺”都会被作为祭品。而唯一能以“六畜”为祭的仅有周天子。“五牲”与“六畜”仅相差了“牛”,这说明“牛”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六畜、五牲、三牺”既是重要的祭祀用品,同时,也可以为时人提供“五味”,即甜、酸、苦、辣、咸,在这里主要是泛指各种味道。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得知,“六畜”的主要作用就是祭祀与食用。
笔者认为古代社会的幸福标准,一般都以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为基础。《六韬·龙韬·立将》中曾言:“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度宁”,只要老百姓丰衣足食江山社稷才能长治久安。
3.《三字经》中的“六畜”
《三字经》是南宋时期王应麟编写的,是一部具有启蒙和教化意义的儿童读物。直到现代社会依然被奉为教育儿童的经典教材。《三字经》中曾写道“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大意为“六畜”皆由人驯化并饲养。
这十二字不仅写出了“六畜”的具体种类,同时也道出了“六畜”的来历。“六畜”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动物,而是由远古时期的先民扑捉并驯化而来。至此之后“六畜”就一直参与到,祭祀或古人日常饮食之中。现代社会中的“六畜”,依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美食。
笔者认为“六畜”从野生动物,变成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后,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面貌。所以大家现在看到了“六畜”模样,实际上应该是进化之后的结果。虽然现在早都已经废弃了,“五牲”、“三牲”祭祀制度。
但是这些曾作为祭品的牲畜或家禽,在现代社会中却变成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不同地域制作出来的美食,其味道、口感也各有特色。但笔者认为大家在大快朵颐之时,也应该多理解一些有关“六畜”的驯化历史。
“六畜”的驯化历史之“豕”
一、第一个被驯化的“豕”
猪又称为“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现代社会中饲养的家猪主要是由,远古时期的野猪经过驯化而形成。作为一种杂食类哺乳动物,猪的身体较为肥壮、四肢短小、鼻子较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以及繁殖速度特别快。
远古时期的先民之所以会驯养“六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饲养家畜的作用,越来越倾向于提供经济盈余。并且在饲养家猪的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独特的习俗。
现代社会中“杀年猪”习俗,就是在野猪被驯化为家猪之后的事情。事实上古代先民在驯化“六畜”之时,不仅经历了一段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困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六畜”被驯化之后,也可以证明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养猪致富”之“汤盎”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养猪致富四个字,都会条件反射一般想到现代社会,广大农村地区所从事的一种经济手段。事实上在野猪被驯化为家猪之后,除了可以为古代先民提供肉类食物之外。同时,也萌芽出了较为先进的经济思维。
如果从历史角度去分析可以发现,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但猪最为第一批被驯化的家畜,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当时就已经掌握了饲养家猪的技术,并且从此之后家猪的繁殖也走上正轨。
大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以卖猪肉为生的商贩。虽然看起来规模比较小,但基本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之前,养猪致富就已经被提上日程。并且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在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专业的“汤盎”买卖产业。
唐代《云仙杂记》中曾有:“黑面郎,谓猪也”的说法,而《朝野佥载》中将猪称为“汤盎”。唐代洪州地区以养猪而扬名四海,在当地不仅行程了专业的养猪基地。而且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猪肉贩卖集市,产供销一条龙商业模式初具规模。
这也是古代历史中有记载的,关于养猪致富的最早记录。但大家应该了解养猪致富并非唐朝人首创,早在野猪被驯化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私人贩卖猪肉的行为。但由于并未形成比较专业的商业体系,所以直到唐朝时而最终被提上日程。
三、饲养猪的历史
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古代先民一直都生活在蒙昧无知之中,事实上纵观历史发展古代先民的智慧,不仅要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而且在某些方面就连现代人也无法达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舍饲”,也就是专门养猪的猪圈。
商、周时代的“舍饲” 虽然十分简陋,但是也可以证明野猪已经被驯化为家猪。并且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养猪技术,并且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猪的种类也开始不断增加。白煮、黑猪等品种开始逐渐出现,并且还发明了养猪技术上“阉猪”。
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养猪致富,几乎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笔者认为从野猪被驯化之后,古代人的餐桌上就开始出现了,以猪肉、排骨、猪头、猪耳朵,以及血肠、猪蹄、猪尾巴等为主的肉食生活。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猪肉也是人们,最难以割舍的日常美食之一。猪肉千层饼、红烧肉、野菜猪肉丸子,脆皮猪肉、猪排、猪皮冻等,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家常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猪”或者猪肉,一直都伴随人类历史发展与进步。
唐代以胖为美可能与猪肉有关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帝国之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曾一度超越了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并且因为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强大,所以还出现过“万邦来朝”的重要政治局面。
相信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唐朝政治方面不仅特别开明,而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升。在当时社会女性不仅可以抛头露面,而且也可以自由选择恋爱或婚姻。再加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所以也形成了“以胖为美”的风潮。
关于唐朝女性“以胖为美”的特点,有很多历史学家都提出了个人观点。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与唐朝人的易胖体质有关系;或者是生活条件已经达到了小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所以才会长胖。
但是笔者却认为“以胖为美”只是一种托辞,唐朝时丰富多彩的美食,才是唐朝女性身体肥胖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唐朝时期出现了养猪致富的经济现象,所以一时间全国上下的餐桌上,基本上都出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全猪宴”。
现代人吃猪肉讲究区分部位,但是唐朝人就特别喜欢吃烤全猪。简单说就是将一头猪处理干净之后,直接放在炭火上面炙烤。完全烤熟之后人们就会大快朵颐,经年累月的吃猪肉想不胖都难。
结 语
“六畜”作为古代中国饮食基础,从驯化野生动物开始就已经被提上日程。虽然马、牛等大牲畜只用来祭祀,但羊、猪鸡、狗却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猪肉、狗肉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肉食,而且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形成了吃狗肉的食俗。
“六畜”中食用率最高的家猪,自商周时期开始就已经形成圈养模式。并且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之上,又发明了很多与养猪有关的技术。笔者认为从古代人驯化“六畜”,再到以“六畜”祭祀或食用,这其实也是古代生产力进步的一种表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先民,既是历史参与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他们的勤劳勇敢,为后世朝代发展奠定了重要历史契机。同时也为华夏文明逐渐成熟,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客观条件。“六畜”既是一种生活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时代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