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乱言片楮,冒渎钧威”什么意思?
这个话指的是程昱对曹操说:丞相对关羽太好了。而今,关羽不辞而别,胡言乱语,冒犯丞相您的威严,简直罪大恶极,如果他去投袁绍,助纣为虐,要不然俺们追上去,干掉他永绝后患
释义:
冒渎:冒犯亵渎钧敬辞用于尊或级威尊严威望冒犯亵渎您威严。这个话指的是程昱对曹操说:丞相对关羽太好了。而今,关羽不辞而别,胡言乱语,冒犯丞相您的威严,简直罪大恶极,如果他去投袁绍,助纣为虐,要不然俺们追上去,干掉他永绝后患。
出处:
原文是:程昱曰:“丞相待关某甚厚,今彼不辞而去,乱言片楮,冒渎钧威,其罪大矣。若纵之使归袁绍,是与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杀之,以绝后患。”
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早逝,叔父诸葛玄便负责抚养他与其弟诸葛均。后来,汉朝中央政府选朱皓代替诸葛玄之职,而诸葛玄又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同诸葛亮前往依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二十七岁时提出的《隆中对》,成为之后数十年间刘备和蜀汉势力的基本国策。
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因其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便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11月,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师北还。赤壁之战后,于12月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在连连战败的刘备提供资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逝世,再领司隶校尉。222年8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刘备不会有此大败。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亲自夺取。)”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只是与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直至225年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蜀国变得富饶,便开始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3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接。最后至8月,享年五十四岁,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在诸葛亮死后,蜀人十分思念他,纷纷要求为他立庙,朝议认为不合礼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后来有人建议在成都立庙,但刘禅亦没有听从。直到263年春天,习隆、向充上表周人怀念召伯、越王勾践思念范蠡的故事劝谏刘禅为诸葛亮立庙,刘禅便下诏于沔阳(今陕西勉县)建庙,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甚至魏将钟会伐蜀时,亦有到庙拜祭诸葛亮,命令军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后来,多个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全中国目前另外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为著名,而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重庆白帝城、云南保山、甘肃祁山、陕西城固、湖北黄陵庙、陕西省岐山县都有武侯祠。诸葛亮少时已有超出众人的才能,英杰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汉制,约今1.85米),容貌甚为俊伟,当时的人都十分奇异。诸葛亮为人不贪财,他曾上表说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给的,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死后,也吩咐下葬时挖一个洞,只要棺木能放进去便够,自己则只虽穿平常的服装,不须其他配葬物。
他亦极忠于主君,受后世所极之推举,在受刘备托孤后,一直为刘禅尽心尽力,做事都亲力亲为,忧公如家,《出师表》中表明心迹,可惜最后令自己食少烦多,病死军中。而身为权臣亦无敛财,或架空君主,为儿子铺路为篡位,甚至李严书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诸葛亮亦拒绝。
在治政上更有特出的成绩,早期常为刘备足食足兵。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详见蜀汉)。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又敢于认错,在第一次北伐时,因误用马谡而失败,后上表自责,自贬降官。而且在发明上亦有灵巧的构想,曾发明损益连弩(诸葛弩、元戎),木牛流马。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至唐代将军李靖亦十分推崇。祖先
诸葛丰,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他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
[编辑] 父辈
诸葛圭,诸葛亮父亲。东汉末年为太山郡丞。于诸葛亮幼年已死。
诸葛玄,诸葛亮叔父。本为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和诸葛均。
[编辑] 兄弟姊妹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于东吴为重要谋士,兄弟二人于公事上都不带亲属感情。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两位姊姊,一位嫁给庞山民,一位嫁给襄阳望族蒯氏。
[编辑] 妻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
[编辑] 子女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诸葛瞻,诸葛亮次子。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于魏灭蜀之战中,涪城一役中战死。
[编辑] 孙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吴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与父亲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在晋朝仕官,位至江州刺史。
[编辑] 后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的子孙开始四迁:
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三国志》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在《三国志》中,亦附有陈寿在《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国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谈论诸葛亮的功绩。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西人以自辅,岂有近日之开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下诏:“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当时的人:“死诸葛走生仲达。”
后人对诸葛亮的忠诚、事迹大加赞扬,如:
清朝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东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而另一篇吕温的《诸葛武侯庙记》说:“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王安石的《诸葛武侯》、杨慎的《武侯祠》、郭沫若的《蜀道奇》、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还有诗人董必武、陆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二十七岁时提出的《隆中对》,成为之后数十年间刘备和蜀汉势力的基本国策。
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因其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便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11月,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师北还。赤壁之战后,于12月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在连连战败的刘备提供资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逝世,再领司隶校尉。222年8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刘备不会有此大败。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亲自夺取。)”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只是与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直至225年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蜀国变得富饶,便开始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3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接。最后至8月,享年五十四岁,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在诸葛亮死后,蜀人十分思念他,纷纷要求为他立庙,朝议认为不合礼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后来有人建议在成都立庙,但刘禅亦没有听从。直到263年春天,习隆、向充上表周人怀念召伯、越王勾践思念范蠡的故事劝谏刘禅为诸葛亮立庙,刘禅便下诏于沔阳(今陕西勉县)建庙,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甚至魏将钟会伐蜀时,亦有到庙拜祭诸葛亮,命令军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后来,多个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全中国目前另外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为著名,而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重庆白帝城、云南保山、甘肃祁山、陕西城固、湖北黄陵庙、陕西省岐山县都有武侯祠。诸葛亮少时已有超出众人的才能,英杰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汉制,约今1.85米),容貌甚为俊伟,当时的人都十分奇异。诸葛亮为人不贪财,他曾上表说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给的,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死后,也吩咐下葬时挖一个洞,只要棺木能放进去便够,自己则只虽穿平常的服装,不须其他配葬物。
他亦极忠于主君,受后世所极之推举,在受刘备托孤后,一直为刘禅尽心尽力,做事都亲力亲为,忧公如家,《出师表》中表明心迹,可惜最后令自己食少烦多,病死军中。而身为权臣亦无敛财,或架空君主,为儿子铺路为篡位,甚至李严书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诸葛亮亦拒绝。
在治政上更有特出的成绩,早期常为刘备足食足兵。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详见蜀汉)。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又敢于认错,在第一次北伐时,因误用马谡而失败,后上表自责,自贬降官。而且在发明上亦有灵巧的构想,曾发明损益连弩(诸葛弩、元戎),木牛流马。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至唐代将军李靖亦十分推崇。祖先
诸葛丰,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他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
[编辑] 父辈
诸葛圭,诸葛亮父亲。东汉末年为太山郡丞。于诸葛亮幼年已死。
诸葛玄,诸葛亮叔父。本为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和诸葛均。
[编辑] 兄弟姊妹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于东吴为重要谋士,兄弟二人于公事上都不带亲属感情。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两位姊姊,一位嫁给庞山民,一位嫁给襄阳望族蒯氏。
[编辑] 妻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
[编辑] 子女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诸葛瞻,诸葛亮次子。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于魏灭蜀之战中,涪城一役中战死。
[编辑] 孙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吴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与父亲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在晋朝仕官,位至江州刺史。
[编辑] 后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的子孙开始四迁:
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三国志》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在《三国志》中,亦附有陈寿在《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国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谈论诸葛亮的功绩。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西人以自辅,岂有近日之开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下诏:“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当时的人:“死诸葛走生仲达。”
后人对诸葛亮的忠诚、事迹大加赞扬,如:
清朝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东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而另一篇吕温的《诸葛武侯庙记》说:“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王安石的《诸葛武侯》、杨慎的《武侯祠》、郭沫若的《蜀道奇》、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还有诗人董必武、陆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