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三国志12》190上级难度刘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2022-01-27 作者: admin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131(www.youxi131.com)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皆欲除之。曹操在刺杀董卓未遂后,回乡招集义兵,并发檄文于天下诸侯,共伐董卓。天下十八路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诸侯共推四世三公的汉朝名相之裔、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众诸侯歃血而盟,约定共听袁绍调遣,“同扶国家”。出兵后先后与董卓部下华雄、吕布交战。虽遇挫折,但终归斩华雄,败吕布,迫使董卓“迁都”于长安以避其锋,如果众诸侯合力追击董卓,董卓败局巳定,“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然而袁绍却按兵不动。尽管曹操说破厉害,袁绍和众诸侯皆言不可妄动,曹操被迫引本部军马追击董卓,和董卓军交战后,由于势单力薄,被吕布等击败,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逐渐离散。

  本来,十八路诸侯以顺讨逆,名正言顺,在政治上和军事实力上又占有明显的优势。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孙坚击败华雄,关羽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先后达到三次高潮。诛灭董卓,本来是顺理成章之事。结果反而以曹操先败诸侯离散,大失天下所望而告终!分析其中失败的原因,可以为今人搞好企业集团提供有益的借鉴。

  十八路诸侯结盟犹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而盟主袁绍是这个“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董事长”的袁绍实力雄厚,占的“股份”大,声望高,无形资产也十分可观,可以说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但他作为“总经理”来说,要具体处理“企业集团”的日常工作,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素质上过不了关。屡屡丧失良机,最终导致了“企业集团”的溃散。今人喜欢将董事长兼总经理,两副重担一肩挑,其实是不必一概如此的。董事长按股份多分点红是应该的,重要的决策和人事调配也可以管一管。日常具体工作可以另交总经理处理。如果,十八路诸侯挑选曹操任“总经理”的话,那显然将击败他们的“市场”竞争对手董卓。

  袁绍在“企业集团”任职后,“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旌黄铖,兵符将印”,诸侯郑重其事的请袁绍登坛宣读盟词。盟词痛斥董卓作乱,表明了众诸侯同赴国难,共讨董卓的决心。众诸侯见袁绍辞气慷慨,都禁不住“涕泗横流”。这犹如今人大做“广告”,痛陈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市场,危害广大消费者利益,决心用正宗优质产品驱逐假冒伪劣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愿望,这个“广告”应该说还是做得成功的,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激发了各个“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在第一次“董事会”上,曹操,袁绍和各位“董事“纷纷做了必要的发言。大家的发言表明愿意同扶国家,赏功罚过,听从指挥等内容。形成了共识,这说明大道理一般并不难懂,光听发言没有用,主要要看行动。

  诸“董事”形成共识后,“董事长”便开始人事分工,首先安排其亲弟袁术为“后勤部长”,“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官是个肥缺,是个极重要岗位,应该选择一个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北海太守孔融是圣人之后,四岁就让梨知礼,本来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徐州刺使陶谦,西凉太守马腾为人忠义,本来也不错。可袁绍一掌权就任人惟亲,安排其无才无德的弟弟担此要职,为该集团的离心离德埋下了祸根。

  袁绍任命其弟担任要职后,即选任另一个重要职务:先锋大将。这个职务既重要,又危险。袁绍却采用“招标”制,长沙太守孙坚“投标”,愿为先锋大将。孙坚素有“江东猛虎”之称,勇猛善战,部下人才甚多。结果“中标”上任,杀赴战场。这也表明了拥有“拳头产品”的骨干企业战领市场的渴望。

  “董事会”内有个济北相鲍信,惟恐孙坚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挑战”。结果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活捉其将校极多。致使十八路诸侯初战失利。且长了董卓,华雄的嚣张气焰。这说明企业集团内部,应该协调一致互让互利,该是谁的市场就是谁的市场,谁搅乱了市场就要制裁谁。

  孙坚在鲍忠被斩的不利形势下,仍主动向华雄挑战,斩杀其副将华轸,并乘胜攻汜水关,被华雄兵马凭关挡住。孙坚一面报捷,一面向袁术催粮。然而袁术却听从小人之言,惟恐孙坚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成了气候,故意不发粮草,欲使孙坚部涣散,致使孙坚部兵士心乱,被华雄趁机袭寨,大败孙坚兵马,杀其大将祖茂。这就说明了袁绍任人惟亲的危害,而袁术作为“董事副总经理”办事不公,惟恐本集团的其他企业胜过本企业,不惜助长竞争对手,导致转胜为败,这是值得今人引以为诫的。今人对此应该是防有措施,罚有条律的。

  华雄斩杀祖茂后,乘胜向诸侯挑战。又连斩俞涉,潘凤两将,致使诸侯失色,袁绍也只能叹气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在此,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从袁绍的话可以看出:在同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竞争中,应该把技术尖子,业务尖子都用上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企业负责人不要认为竞争是集团大家庭的事,小家庭可以留一手。致使集团无竞争力,导致失败。

  此时,幸亏关羽挺身而出,愿意去斩华雄之头献于诸侯。可是,袁术一见关羽地位低下,即怒斥关羽欺诸侯无大将,要将关羽赶下去,袁绍也说让一个马弓手出战会让华雄看笑话。多亏曹操力排众议,关羽坚持出战,方才得以斩华雄。由此可以看出,一些集团的负责人虽然身居高位,却毫无见识,只知道排资论辈,不懂得破格选拔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不能自卑,不能消极等上级分配工作,而应该积极主动挑重担。而各位董事,更应该向曹操学习,为了集团的利益,大力选拔人才,那怕并不是本企业内部的人才。

  关羽斩杀华雄后,张飞大叫要乘胜追击,杀进关去,活捉董卓。然而袁术还是执迷不悟,怒斥张飞为“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甚至说:“都与赶出帐去!虽然曹操强调论功行赏,不要计较贵贱。袁术还执意不听,甚至以“退股”相威胁。结果搞得大家不欢而散,曹操也只好暗中使人犒劳抚慰刘关张三人,如果不是曹操如此搞些小动作,恐怕就没有三英战吕布的好戏了。

  本来张飞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这也确实是进攻董卓的一次好机遇,然而身居高位的袁术却思想僵化,无可救药。袁绍和其他董事也目光短浅,不能仗义执言。结果打了胜仗还不开心,只有曹操既能当众主持公道,又能为集团的合作搞些“小动作”,真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由此亦可见曹操能成气候的必然性。

  华雄被杀后,董卓、吕布率大军同诸侯对阵,吕布武艺高强,连败诸侯几阵,幸亏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方才扭转战局,杀得吕布,董卓大败而逃。这说明企业集团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或一类拳头产品还不足以击败对手,应该设法组织系列优秀产品参与竞争,以其在市场上彻底压垮对手。

  董卓、吕布逃入虎牢关后,据关死守。袁绍令孙坚进兵。孙坚则带程普、黄盖二将至袁术寨中相见,孙坚义正词严的说:“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贱,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袁术无言以对,只好命令斩进谗之人,向孙坚赔罪。孙坚这样做,不仅是出了一口气,也打击了奸佞小人。他能带动人们不畏权势,仗义执言。有利于集团内树立正气,压倒邪气。

  董卓败退关内后,又派心腹将领李傕来收买孙坚。李傕对孙坚说:“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来与将军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孙闻言大怒,据理痛斥董卓,李傕。吓得李傕抱头鼠窜。董卓一伙无奈,只得迁都洛阳,以避诸侯之锋。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集团之间在竞争中,可能用各种手段互相收买对方骨干,这些骨干应该以大义为重,坚定维护本集团利益,维护全社会利益,绝不可朝秦暮楚,见利忘义。孙坚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堪为今人表率,他的态度,是导致董卓迁都的关键。如果后来诸侯都奋起追击,则可大功告成。

  董卓迁都后,孙坚和诸侯先后驱兵入关,本当乘胜追击。袁绍却和诸侯按兵不动。尽管曹操挑明厉害,指出董卓是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是天亡之时。”力主追击,袁绍和众诸侯还是说不可轻动。曹操只得引本部军马追击,结果中了董卓的埋伏,曹军势单力薄,被杀得大败而归。

  曹操的意见和动机本来都是好的,可惜袁绍和众诸侯未能响应,使得一场本来可以大获全胜的竞争发生了转折,以失败而告终。曹操以大局为重,虽败犹荣。袁绍和众诸侯后来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从这里就可以予见得很清楚了。今天的一些企业集团在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较量中,如果在法律上,道义上,市场上占了上锋。还要众志成城,一鼓作气,致对方于死地,不可让对方苟延残喘,度过难关,休养生息,从新危害市场。如果只让个别企业与对手较量,孤军作战,很容易造成失败,影响大局。

  孙坚在率兵救灭宫中余火时,偶然得到传国玉玺。以为有当皇帝的福份,于是藏匿下来第二天向袁绍“托疾辞归”。不料却被人向袁绍告密,当众对证,弄得孙坚和袁绍几乎相杀,结果孙坚强行率军回长沙。曹操回来后,以诸侯的行为为耻,引本部军马投扬州去了。公孙瓒等诸侯也逐渐离散,各回旧地。一个声势浩大的“企业集团”终于瓦解了。

  孙坚本来是这个“企业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董事。奋不顾身,身先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却经不住传国玉玺的诱惑,为“企业集团”的瓦解拉响了导火线,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这令人有点意外。这当然说明了各位董事始终要以大局为重,经得起名和利的考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指责孙坚。应该看到,孙坚的行为是在对本集团丧失信心后产生的。时势造英雄,也可以造就其他人物,我们应该致力于造就一个一致对外的良好气氛。在这样一个好的气氛下,孙坚就会发挥虎将的作用,如果大家都打小算盘,也难怪孙坚会产生私心杂念。

  人们说,得人才者得天下。这要看怎样理解。十八路诸侯几乎云集了天下英才,后来瓜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坚(及其子弟)都率将佐聚集在这里,这三方面的人马确实也竭尽全力,然而不但未得到天下,反而以失败告终。正应了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的老话。其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主要领导人袁绍、袁术优柔寡断,私心颇重,素质低劣。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的家底纵然不错,而决定企业命运者素质低劣,仍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导致企业的衰亡。

  人们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也要看怎样理解。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正是顺天应人,民心所望。然而不但未得到天下,反而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他们在大的行动决策时是顺乎民心民意的,而在许多具体行为上却大失民望;袁绍不带上将颜良,文丑参加这次大行动,鲍信破坏军纪欲抢头功,袁术扣发孙坚粮草。袁术,袁绍先是压制关羽,后又不论功行赏,在取得重大胜利后又不团结一心,乘胜追击。后来连孙坚也藏匿玉玺,托病回江东。这一系列的具体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是和总的行动决策相背离的。它使得总的行动决策无法贯彻下去,只能以失败告终。

  十八路诸侯结成同盟是一个松散型的“企业集团”,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汇集到一起,虽说是统一指挥,但各部军马有很大的相对独立性。他们高兴则合在一起,不高兴则离散而去。那位董事做了有害大局的事,也没有处罚措施。那个企业为集团公司立了功劳,也得不到奖赏。这都是值得今天的企业集团引以为鉴的现象。如果各个企业的利益不能和集团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而无力引导调配,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只能是空话。集团公司的机构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集团公司的离散衰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刘备在哪里?

《英雄记》云:【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三国志》记载:刘备【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东汉时,高唐属冀州部清河国。当时.高唐县区域含今禹城市、齐河县大部。县境西限是流经涸河村西的故黄河,县城所在地在禹城市的伦镇西。三国时,高唐属魏国冀州平原郡的侯国。刘备当时是高唐令,参加的应该是袁绍一方的军队,而袁绍的部队和董卓只打了一仗,惨败而归。

《三国志》:【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於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王匡后来奉袁绍之命,杀了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虽是奉命行事,但还是让胡毋班的亲属感到不满,于是找曹操达成联手合作的协议,最终使王匡因他们的攻击而去世。

王匡其实就是一枚棋子,刘备当时的处境不会比王匡强。以刘备的性格,不会因为吃了败仗离开袁绍,更多的可能是,王匡的下场让他灰心,才去投奔公孙瓒。

虎牢关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中是哪十八路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铀。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共计18路诸侯。

但正史记载只有十三路诸侯
无西凉太守马腾,他不仅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是董卓的同党

无张杨,当时他只是跟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仅随军征战罢了,更别说是什么上堂太守了
无北海太守孔融,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
无暇讨董
无北平太守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在对付乌桓,亦没参加~

18路诸侯讨董卓,问,这18路的结局分别是?

十八路诸侯结局:1.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孙坚死后,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半路,袁术找人要蜜水,却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术大叫身亡。
2. 韩馥,字文节,原本是冀州刺史,后来袁绍到了勃海,韩馥怕他夺自己的地盘,就派兵去监视、控制他,弄得袁绍无法动弹。后来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过程中只讲了一句话:“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被斩。同盟破裂后,韩馥回到冀州。袁绍觊觎冀州百姓殷实,兵粮充足,就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后来下落不明。
3. 孔伷,字公绪,豫州刺史,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但是反董联盟解散后不久病逝。演义里对他几乎没有记载。
4. 刘岱,字公山,兖州刺史,汉室宗亲之一。曾经跟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后来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于是杀了桥瑁,吞并了他的势力。其后跟随了曹操,曹操派他同王忠引兵五万,虚打丞相旗号,进攻徐州。结果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回去后被曹操贬官撤职,此后再无记载。
5. 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到虎牢关时,派其部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被吕布所杀。此外没有记载。
6. 张邈,字孟卓,陈留太守。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张邈原本与曹操是好朋友,但在兴平元年,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他听从了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不知所踪,没有记载。
7. 乔瑁,字元伟,东郡太守。讨伐董卓联盟瓦解后,兖州刺史刘岱向他借粮,他不给,于是被刘岱杀死。
8. 袁遗,字伯业,山阳太守,是袁绍的从兄。参加了反董卓同盟,之后没有记载。
9. 鲍信,字允诚,济北相。在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时,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贼,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大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10.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有着读书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才华盖世,想干些大事,但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所用的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做诗,高谈阔论,但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所谓“座上客不空,樽中酒常满,吾之愿也”,就是他性格的最好写照。讨董联盟解散后,他回到北海任太守,后来北海被黄巾贼围困,幸得有太史慈杀出重围,找刘备帮忙,解了北海之围。然后与刘备、田楷一起出兵去救徐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劝说刘备接任徐州刺史。曹操把献帝迁到许都后,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他推荐的祢衡也触怒了曹操,曹操对孔融这个不识时务的政敌,再也忍无可忍,最终寻找很多莫须有的罪状,将其杀害。终年53岁。
11. 张超,字孟高,广陵太守,张邈之弟。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跟随张邈反叛曹操、逢迎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超下落不明。
12. 陶谦,字恭祖,徐州刺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碌碌无为。后来曹操被推举为兖州刺史,接父亲曹嵩等去陈留,中途经过徐州,陶谦派部将张闿护送,但是张闿见财起意,杀死曹嵩。曹操因怒兴兵,攻打徐州,陶谦不能抵挡,只能坐守孤城。幸得有刘备等前来救援,而吕布也正好袭取了兖州,曹操不得不回救,陶谦得以幸免,遂有意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坚决不受,于是陶谦让刘备暂驻小沛。后来陶谦死前,第三次向刘备提出让徐州的建议,刘备才同意接手。
13. 马腾,字寿成,西凉太守。马腾忠于汉室,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后来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军粮耗尽,被迫退兵。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由董承召集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不久,曹操以提升马腾官职为由,召马腾入京。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等人认为不入宫是逆命;侄儿马岱认为曹操心怀叵测,入京有危险。马腾综合各人意见,还是入京参见曹操。马家各人也同意这是非常危险的,只好小心行事。于是长子马超留守西凉,马腾带领五千人马前往,二子马休和三子马铁为先行部队,马岱押阵。大队人马在许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
曹操打算派行军参谋黄奎前去接待马腾,诱他入城面见皇帝,然后趁机令人擒捕马腾。殊不知这位黄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黄奎亦清楚知道,马腾从前曾参加衣带诏密谋杀曹。两人饮宴时,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圣,不太安全,倒不如反过来要求曹操巡察兵营,乘机杀他。马腾和黄奎计划订好,黄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
黄奎有个心爱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黄奎妻舅苗泽私通,当晚春香侍奉黄奎,从他半醉的口语中知道他明早要会同马腾杀曹操。春香告知苗泽,苗泽认为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将领四面包围,将马腾和西凉兵重重围困,马腾和黄奎被擒。他们两人坚持自己无罪,曹操便引出苗泽和春香指证。马腾大骂黄奎:“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除贼,是天意也!”众人被斩。而告密者苗泽和春香也被曹操斩首,曹操认为留此不义之人无用。
14. 公孙瓒,字伯珪,北平太守,是刘备的好友,与刘备一起师从卢植。曾参与讨伐董卓,还亲自下场与吕布单挑,险些丧命。反董卓联盟失败后,公孙瓒退回幽州。后来袁绍诱使公孙瓒平分冀州,公孙瓒贪图冀州地盘,领兵前来,结果被袁绍乘虚而入抢先占领冀州。公孙瓒派弟弟公孙越前去质问,结果被袁绍派人射死。公孙瓒大怒,在界桥与袁绍大战,打了平手,双方互有损伤,就退了回去。后来刘备要去救陶谦,还特意向公孙瓒借兵三千与赵云。其后公孙瓒一直与袁绍交战,由于不采纳正确的意见,最终被困死在自己修建的易京楼中,引火自 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15. 张杨,字稚叔,上党太守。反董联盟解散后,被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来到洛阳,给献帝供应粮草,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16.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官至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与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的大将华雄击败;部将祖茂被杀。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欲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袁绍要他交出玉玺,他不肯,因此与袁绍结仇。袁绍指示刘表半路拦截,和孙坚一场大战,互有胜负,孙坚引军回江东。不久,孙坚又一次起兵讨伐刘表,连战连胜,围困了襄阳,却因为轻入重地,中埋伏而死。
17. 袁绍,字本初,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建安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7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还有一路是曹操,曹操结果如何就不用说了吧

三国演义中刘备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多少岁?

讨董,190年。
刘备出生,161年。

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