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群星stellaris》大船打不过小船原因解析

2020-04-01 作者: admin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131(www.youxi131.com)

群星stellaris什么船厉害 大船小船造哪个好

你至少需要先玩一段时间游戏才能知道这个游戏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就会知道怎么玩,就不会问出这么一个“不专业”的问题了。

游戏里的舰船基本上不存在谁厉害,互相克制的是武器类型和防御类型,而不是舰船。
在设计舰船的界面,你可以看到你已经解锁的武器,很多武器介绍里都有一些说明,比如“无视护盾”“对护盾50%额外伤害”“无视装甲”等特效,这些特效决定了武器的相克。也就是说,你安装了大量无视护盾的鱼雷,而对方的舰船堆了大量的护盾,那么显然你就克制了对方。这里就好比石头剪子布,没有最强,只有互克。
大致上是能量武器比较强势,有好几种武器,有克装甲的有克护盾的,非常强势。其中L位武器光矛尤其强势,大舰队对射绝对神器。
动能武器比较弱势,精度不高,威力不大,但动能武器有个“点防御”,这是克制对方导弹和鱼雷的神器,虽然是武器,却是一种防御类型,对手鱼雷海的时候必须有点防御,不然吃大亏。
导弹(包括鱼雷)系列武器前期相当强势,精度百分之百,在前期的护卫舰大战中可以无视对方舰船的闪避,绝对早期第一。中后期开始弱势,被点防御克制得厉害。

那么,舰船对上述武器有什么影响呢?
主要在于你对舰体的选择。比如说,护卫舰只能选择一个单元,你是要选三个S武器位去正常攻击对手,还是选择一个M武器位去在早期获得M位射程优势,还是干脆放弃武器,选择只有一个S位武器的专注防御的单元?这你都可以选择。而大到战列舰的单元则有4个,是选择全部L位配备光矛充当太空炮台的角色,还是配上一大堆S和M位武器充当前线攻坚坦克的角色,这都看你的选择。总体说来,L位武器比同一种武器的M和S位威力和射程都有较大提高,伤害肯定较高,但是也意味着输出点的减少,这就要看取舍了。我的战列舰一般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全L位的光矛战舰,躲在后面专注输出,另一个类型是一半L位武器,另一半是各种SM,其中配备不少点防御,起到防止敌人鱼雷海的作用,毕竟谁都不知道你的下一个敌人会怎么配备武器。

舰船的总体上是这样:
越大的船,比如说战列舰,其伤害输出效率越高。尤其是那种全L位的光矛大舰,一艘战舰等于一大堆小船的攻击火力。但是这种全L位战舰在武器上消耗动力太多,肯定要把大量的位置用在反应炉上,这样其防御肯定惨不忍睹,所以这种大舰十分怕对方的小舰群围殴。
而越小的舰,比如说护卫舰,其伤害输出效率不太高,但是极其灵活,又有闪避率高、制造周期短,价格便宜等优势,所以把一艘大舰的钱换了去造小舰,肯定完爆大舰,这就是说小舰性价比极高。
两者一综合,结果就出来了。正确的舰队配置是这样:
大舰装远程的武器(60射程的光矛、动能轨道炮、L位鱼雷等),打仗的时候大舰速度慢,一定自然落在后面,强力输出火力。
而小舰装狗斗武器(只管伤害高,不管射程,近点无所谓),打仗的时候因为速度快自然而然上千去形成前面的防线,保护后面脆弱的大舰。
这样的战斗就比较理想了。战斗结束,需要补充的基本上都是前面的小舰,便宜而且制造速度快,很快就能再次形成战斗力。

个人有个惨痛教训:
初次玩的时候不太懂这个,觉得战列舰霸气,于是把护卫舰都拆了,造了30多艘战列舰编成一个纯战列舰大队,命名为无敌舰队。结果这个无敌舰队被敌人战力数值不到我一半的敌人护卫舰大队给灭编了。事实证明,战列舰不用护卫舰护卫,就是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遇上蛮不讲理的护卫海就是个死。
而之后又取档重来,造了10艘战列舰,30多护卫舰,这次的战力显示比无敌舰队要小,可是再去打那个敌人舰队,损失3艘护卫舰就把敌人灭编了。

群星stellaris航母怎么造 群星航母作战能力分析

请手动更换船体(带H格的就是了),主力舰能放3队舰载机,巡洋舰最多一队,另外舰载机能通过科技升级。

阿米巴舰载机的dps是20.9,更适合打小船海以及冲对面要塞,大船对决会被装备L格的武器战舰迅速拆掉。但是航母的射程实在太短了,想让舰载机的航程远,就需要绕大圈,但是当舰载机完成第一波射击,它要继续把这个大圈绕完才能第二次到达攻击位置,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母舰会不断朝着目标移动,直到贴脸,舰队状态设为被动,安装防御倾向的芯片都没用。打着打着,就变成了,母舰和目标贴脸,舰载机因为绕的圈太大而在射程外无法攻击,在那围着母舰绕大圈。

游戏中对航母模块的定义就是防御武器,对付那些贴脸的敌人,但是母舰本身又会默认的去贴敌人的脸,无法做到停在远处射击,所以想要做到舰载机机群攻击敌人,这个想法基本没法实现。
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搜索:
【群星stellaris k73】

《群星stellaris》舰队怎么配置

首先有一个指导思想,一支舰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能是高级的巡洋舰和战列舰,毕竟维护费和制造周期太长。以战列舰为例,维护费一艘就要十个矿石左右,制造周期没有组件加成要480天,造价在2000矿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的遇上了你战胜不了的类型的敌人,并损失了几艘战列舰,你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重新形成战斗力,这时候你的帝国早就覆灭了。与战列舰相比,最开始的护卫舰以及早期主力驱逐舰的制造周期和成本都很低,即使一次战斗失利,就算你在后方只有一个安全的太空港,480天的时间就可以造出十艘护卫舰或者五艘驱逐舰,如果你有多个太空港可以很快完成装备的更新来应对敌人。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支舰队的实力不光是由面板的军事力量决定的,而应该更多与舰艇的数量有关系,因为每一艘舰艇都有独立的闪避值,当被同样的火力攻击的时候,相应的每一艘舰艇被击中的概率会下降。这样来看,一支联合舰队的主要组成部分(70%到80%)应该都是护卫舰和驱逐舰这种辅助舰艇,其中护卫舰占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
舰队中主要的角色我觉得有以下几种:输出,防御,消耗。
他们的位置,一般是输出在最后排,消耗在最前排,防御要根据战场情况看。
输出负责破坏对手舰队,防御是为了保护自身的重要船只,消耗就是吸引火力。
最原始的只有护卫舰的太空战斗中,护卫舰担当了三个角色。
等到有驱逐舰的时候,护卫舰就把输出转交给了驱逐舰。
再到后面有了巡洋舰和战列舰,驱逐舰又把输出交给了后两者,自己退到了防御和消耗的角色上。
但是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划分,因为巡洋舰和战列舰经过特殊改造也可以担当防御的职责。
接下来我就用人类的战舰模板分析一下怎样造出你想要的特定角色的战舰。
首先是护卫舰的三个模块
最早肯定要用strikerCore(打击核心),不然你根本没有输出。后期也可以用,装一个鱼雷来打击对手的大船。
但是等到驱逐舰出现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制造InterceptorCore(截击核心)的护卫舰了,因为这时候护卫舰的职责已经开始向防御转型,可以装备点防和干扰器来辅助驱逐舰。
ShifterCore(运送核心)我一开始觉得是没用的,但是它有两个中型模块,也就是说如果装个护盾或者高级装甲,它比一般护卫舰抗打,后期可以考虑只装一个点防或者干扰器来作为消耗的炮灰。

《群星stellaris》打不过电脑怎么办

一个经营类游戏你打不过电脑别人也很无奈啊...
多找点攻略吧,经营类游戏多玩玩就会了,要打赢战争还是要看你经济实力的,至于经济怎么发展,这个情况太多了,只能靠自己摸索
不过我可以安利下我喜欢的模式
唯物集体崇外,霸权专制帝国,特性续命,聪慧,定居
初期(前几十年)精铺,科研点越多越好,科技优先民生,能结盟的就结盟 否则果断宣宿敌,积攒影响力开政策,舰队完全不造,遇到野怪就绕过不管,大概花五十年建设三四个星球即可
中期(四五十年到一百年)爆铺,星球能占就占,多签点移民条约,新殖民地开政策建游客中心,这个时候一般已经有边疆委员会之类的降道德分歧的科技了,外星移民一般很容易洗成自己的主流思想的,科技的话,军用科技为主流
后期(一百年以后)这时候你必要科技应该基本满了,星球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电脑的话应该结了不少联盟了,你直接爆一波舰队,30K就够了(十个空间站同时开工造战列,一年半就出来了),矿一下子不够的话,就用电找人换矿,30K已经能和一百年时候的电脑的中型联盟差不多了,宣一个你附近的联盟(比如B是你邻居,就对联盟成员A宣战,但是要求成员B割地或者附庸),不要分兵,直接大舰队碾对面小舰队(如果对面各国舰队合流的话,不要和他们大舰队决战),一个个空间站依次拆(不要拆你提要求那个B,拆无关国家A,C之类的,这样方便下次打),分数够了就谈判,割来的星球丢给总督管(所以尽量割建好的星球),谈判那个停战协定是跟A签的,所以一停战就跟C宣战,这一次可以对A提要求,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总之盯着一个联盟打,把它打残了),割来的星球上有造反倾向派系出现的话,就先在星球上放满突击队,然后停掉星球上农场造成饥荒逼他们反,叛军一刷出来就被突击队杀光了,重复几次就慢慢地好了(怕造反的话也可以全部奴役)
一般来说150年之前应该就能灭掉一两家联盟,你自己体量扩张至少一倍,途中解放出一批小国,看情况拉成自己保护国、附庸国,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建一个两到三个国家的联盟(人别多,也别建联邦),此时你的领土加小弟的领土应有五分之一银河以上,一百五十年左右的话,整个银河应该已经被几个大联盟大联邦和堕落爸爸瓜了,之后就是等三大灾难然后浑水摸鱼了
打赢电脑不难,难的是游戏胜利(即占据百分之四十星球或灭掉所有国家,联邦胜利的话,非联机情况不考虑),大后期要游戏胜利真心麻烦,除非你有那个耐心慢慢磨...一般来说也就前两百年玩得有意思,两百年之后就很无聊了...

《群星stellaris》怎样算赢得战争

宣战后会弹个窗口让你选择战争目标,比如攻占星球,解放星球什么的,达成这个目标就算获胜